文|李浩股票市场配资
王威廉此前的科幻创作集中于对近未来的技术想象,关注技术的进化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主体性带来的挑战,如《一个写作表演者的最后爱情》《最后的作家》中讨论超级人工智能对人的消解,《不见你目光》《山顶有块石头》中的虚拟现实/影像等技术引发的情感困境和人性异化。王威廉将这一类科幻小说称之为“纯文学科幻”,旨在“以未来为经验”反观当下,将科幻元素视为思想实验的装置,实现“深度现实主义”的穿透力,在科技神话中重新锚定人的价值。
在《火苗照亮宇宙:暗生命传奇》中,王威廉将目光从近未来的高科技转向宏伟神秘的宇宙,从个体内心世界转向人类的整体命运,在已有的宇宙理论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科学想象,以一种更为“硬核”的方式追问宇宙和生命的终极秘密。小说以未来月球基地“广寒宫”为背景,讲述了三位少年乔宇、李维和孙怡的成长与探索故事。他们身处缺乏自然生态的月球,通过自学和人工智能“极睿”的帮助,各自钻研宇宙学、生命起源与人类文明等课题。与阿瑟·克拉克《2001:太空漫游》中“黑石碑”相似的实体意外出现,让他们接收到来自黑洞附近高等文明“暗生命”的信息。这些暗生命以黑洞力量为生存依托,试图突破物理规律束缚,和宇宙彻底融合,却在获得近乎神性的能力后再度被冷酷坚硬的宇宙规律所限制。
《火苗照亮宇宙:暗生命传奇》。
暗生命的生命形态以碳基为起点,逐步演化为硅基,最终彻底摆脱了物质形式的束缚,成为了一种能够完全吸收能量和辐射的“暗生命”形态。暗生命不再受到身体的限制,拥有了无限的自由,却“失去了生命的纯粹快乐”,那些最基础、最原始的情感的丧失给他们带来了“无法挽回的失落感”。“暗生命”这一设定呼应了当代科学对暗物质、量子生命等假说的探讨,同时引发了对“生命”的哲学反思:生命摆脱物质束缚后,情感、记忆等人性核心要素是否仍然具有意义?这种思考延续了王威廉前期作品中对主体/生命的本质追问,但将问题提升到了宇宙/文明尺度,更加引人深思。
在与暗生命交流中,宇宙的秘密也被一步步揭示出来。暗生命从母星系穿越来到地球所在的宇宙,发现再也无法回去,由此得知宇宙具有多重结构,每个单一宇宙的周围还遍布着孪生的宇宙。宇宙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生命观察场所,宇宙的本质是一种观测状态。只有当存在观测者时,宇宙才会赋予其确定形态。“在宇宙层面,生命跟观测者是一个意思。”由于和人类进行了交流,暗生命违背了宇宙的规则,唯一的解决办法,是让人类观测者前往暗生命所在的世界进行观测,由此才能让宇宙恢复平衡状态。小说所给出的这种宇宙图景,可以看成是在已有的平行宇宙、量子力学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宇宙学说。作者在小说中大胆地展开“科学猜想”“科学革命”,通过想象一种新的世界可能,来挑战已有的世界观,给读者带来了认知革命式的美学体验,而这正是传统科幻文学的魅力所在。
对科幻小说而言,科学想象是不是严谨可靠,是不是经得起实验和数据的检验,并不是最重要的,更重要的是能否给读者带来审美上的震撼体验,引发对世界终极性、本源性问题的追问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人们的目光常常局限在现实社会的狭小盒子中,不容易对宏阔的宇宙产生实感。如刘慈欣所言,科幻小说最大的优势和魅力是描写人和宇宙的关系,将我们的目光从忙碌的尘世生活引向深邃无垠的宇宙。《火苗照亮宇宙:暗生命传奇》很好地呈现了科幻小说的这种优势,它展示了宇宙无数可能性中的其中一种,重新唤醒我们对宏伟神秘的宇宙的好奇心。
近年来,随着技术进化的加速和科技现实对日常生活的大规模融入,技术焦虑折射在当下的科幻创作中,元宇宙、人工智能等题材成为科幻创作的主流选择,传统的宇宙想象越来越少见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将目光重新投向遥远宇宙的《火苗照亮宇宙:暗生命传奇》既是王威廉个人创作的突破,也为当下的科幻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。
(作者为中山大学博士)股票市场配资
免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